空军某部组织开展训练。徐世龙 摄
全方位量化——
为每一分努力开出即时“证明”
3000米跑打破全连纪录、值班工作获得上级表扬……熄灯前,东部战区空军某旅某站马站长打开上级配发的平板电脑,为全站士兵逐一录入当天积分。在这个旅,这一幕是每名站(班)长睡前的“固定动作”。
电脑前,某连张指导员为记者展示士兵积分制量化管理平台。翻看近几日积分明细,奖分点来自战备训练、日常管理、政治教育等几十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一名士兵日常表现的各个方面。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通过自己申报、干部骨干审核的方式,进行基础加分、进步赋分、成绩“弹性奖分”。
“一次加分不多,却为每一分努力开出了即时‘证明’。”张指导员说,当把具体贡献转化成分值,个人的贡献便看得见、数得清、记得住。
积分自己会“说话”,让优秀的士兵不吃亏。下士邱国强是连里的“修理能手”,动手能力强但不善言辞,干得多说得少。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自己拎着工具箱,往返于车场、台站,连里却少有人知道他在忙啥。
邱国强所在连队主官一直为其悄悄记录着。默默付出的他被积分“推到台前”,走上排行榜前列,让更多人看到了他的能力和表现。2023年9月,选晋考核的民主评议中,大家一致将他排到前列。
军士是部队骨干力量,很多岗位都在日复一日处理重复性工作、琐碎性事务。6年前,东部战区空军机关有关部门开展集体调研,发现一些士兵认为“多干少干一个样”,工作上的细小差异很难被人发现。这让他们萌生了建立一套量化管理机制的想法。
2020年,东部战区空军机关推开士兵积分制量化管理,在《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条令条例框架下,总体设计计分标准,动态调整积分内容,全方位量化能力、行为和业绩等综合表现。
东部战区空军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积分制量化管理,本质上是为了让日常表现得到客观梳理,将踏实肯干、具备潜力的士兵挖掘出来,把“平均主义”的歪风扭转过来。
从“观望”到“追捧”,从“被动计分”到“主动争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士兵尝到积分制的“甜头”。据调查,绝大多数士兵认为,参与积分量化后,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提高,愿意追求学历升级、技能提升、多元发展。
“改变是显著的,‘选晋前拼命干、选晋后松一半’的情况再难看到。”一位指导员说,由于积分长期有效,大家“铆劲奔跑、全程冲刺”的良性竞争已成新常态。
全环节把关——
箍紧“制度的木桶”,存住公平公正的清水
“为什么推荐他”“为什么排在前”“有哪些依据”……在某营会议室,讨论氛围异常热烈,不时出现打断和追问。每次临近选晋,该营金教导员都要召集各连主官,酝酿讨论结果,把每名参考对象的平时表现评一评、议一议。
“有权必有责,有责必监督,要让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金教导员说,营党委从全营整体建设出发,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各党支部从多角度衡量战士,防止主观片面、以偏概全,确保拿出充足公正的理由,得到群众满意的结果。
“木桶原理启示我们,储水多少取决于短板的长度。”东部战区空军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军士选晋任用事关士兵切身利益,事关基层风气环境,一处不慎,就可能生怨气、坏风气。近年来,他们设关口、立规矩,好比箍紧“制度的木桶”,存住公平公正的清水。
电脑前,记者看到区域内各单位的选晋指标分配表。东部战区空军机关有关部门的一名干事说,只有精打细算,着力将结构调优、能力调强、队伍调活,才能为基层做好一次性分配,避免指标二次截留,为战斗力链条上的关键节点配好配足人才。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选晋工作涉及层级多、事项杂、周期长,如何确保干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
“从各级机关到基层营连,每个节点该干啥、注意哪些问题、做好什么准备全都一目了然。”面对记者的疑问,这位干事取出一本手册。
前期,他们广泛征集各部队反映的疑难问题,依照法规政策,围绕“进、训、考、升、调、出”链路,编写《兵员业务操作规范》,经过多轮研讨、修正,形成一份“看了就懂、照着能做”的兵员业务工作清单,带动基层开展自查自纠,规范工作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