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818690

鹿鼎新闻

空中加油技术的“前世今生”

空中加油机自诞生以来,在现代空战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空中加油机的有力支援下,作战飞机的航程与作战半径增大,临空打击和防御外打击能力增强,对空军的战略布局和战术执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详细介绍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空中加油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型号,对其加油方式和性能特点进行分析,从中理清空中加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美俄欧空中加油机发展脉络

美国的空中加油机发展起步较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空军全球战略的推进,其对远程作战能力的需求促使空中加油技术迅速发展。1948年,美国空军开始使用KB-29M空中加油机。这是在B-29轰炸机基础上改装而来的初代加油机,标志着美国空中加油力量初步形成。20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开始大规模装备第一代空中加油机KC-97系列,初步构建空中加油体系,推动其作战范围向全球延伸。进入20世纪60年代,喷气式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性能的提升,对空中加油机提出更高要求。美国空军开始研制KC-135空中加油机,这也是目前美国空军空中加油力量的核心装备之一。KC-135凭借较快的飞行速度、较大的载油量和较高的可靠性,在冷战期间美国空军的战略威慑、全球快速部署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美军作战理念发生转变,KC-46A大型空中加油机诞生。KC-46A是一款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可同时为多种作战飞机加油的新型空中加油机。

俄罗斯的空中加油技术源于苏联时期的发展。冷战期间,为有效抗衡美国空军,苏联大力发展空中加油技术,并于20世纪60年代推出由米亚-4“野牛”轰炸机改装的空中加油机。这是苏联空军早期空中加油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苏联战略轰炸机远程作战提供了一定保障。20世纪70年代,苏联空军开始装备伊尔-78空中加油机,进一步提升远程作战能力。该机在冷战对抗前沿和阿富汗战争中均投入了使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伊尔-78等空中加油机,并在其基础上继续改进空中加油技术,以满足新的军事战略需求。

欧洲的空中加油机发展起步较晚。冷战期间,欧洲空军依赖美军进行空中加油或直接购买美国的空中加油机。20世纪80年代,英国在L-1011“三星”客机基础上改装出第一款空中加油机——VC-10K加油机,这是欧洲发展空中加油机的初步尝试。此后,法、德等国开始联合探索空中加油技术,欧洲空中加油机发展步入正轨。随着欧洲航空工业发展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洲各国着手联合研制空中加油机,催生出A330MRTT型空中加油机,这是欧洲空中加油机项目发展的重要成果。

美俄欧主要空中加油机

KC-97是美国空军早期的空中加油机,载油量17吨。其加油方式为硬管加油(又称飞桁式加油),即通过伸出的加油桁杆与受油机的受油口对接进行燃油传输。这种加油方式在当时较为先进,但随着受油机性能提升,加油速度慢、对受油机的对接要求高等局限性逐渐显现。

KC-10是在客机基础上改装而来的大型空中加油机,最大载油量161吨,不仅载油量大,还能运送货物和人员,是世界上第一款多功能空中加油平台。海湾战争期间,KC-10与KC-135两款加油机协同行动,为美军大规模空中作战行动提供燃油保障。KC-10可以为C-5运输机、B-1B轰炸机等大型飞机提供空中加油支持,也可以为护航战斗机加油,提升空中作战的灵活性与持续性。

KC-135采用喷气式发动机,载油量90吨左右。其加油方式有硬管和软管两种,可根据受油机需求进行切换,对于大型战略轰炸机,多采用硬管加油,提高加油效率;对于战斗机等小型飞机,多使用软管加油。KC-135机动性强、航程远,可在全球范围内为美军作战飞机提供空中加油保障,在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都能看到KC-135的影子。如今,该机作为美军空中加油体系核心力量,能够确保美军飞机长途奔袭执行作战任务。

KC-46A是美国空军最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载油量超过96吨,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座舱和加油控制系统,加油操作便捷高效。加油设备包括硬管加油杆和软管加油系统,能够同时为多架飞机进行加油作业。另外,KC-46A还配备电子对抗系统等自卫武器,可以应对复杂的作战环境。未来,该机将逐步取代KC-135,成为美国空军空中加油机的主力机型,逐步在美军全球战略部署、快速反应和联合作战中发挥作用。该机能够快速部署到前沿基地,为美军作战飞机提供及时的空中加油保障,还能与美国海军的舰载机部队协同,提升美军海空一体化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