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进行飞行训练。喻泽琪 摄
“神炮传人”。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营区,主干道文化标识牌有醒目的4个大字。
“每当看到这几个字,我都感觉热血沸腾,浑身充满力量!”该旅一名00后飞行员说出了全旅官兵的心声。
1964年9月29日,空军授予该旅某中队“神炮中队”荣誉称号、授予飞行员鲍寿根“空中神炮手”荣誉称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集体至上、勇争第一——据此凝练而成的“神炮精神”融入一代代官兵血脉。
栉风沐雨一甲子,奋斗强军向战飞。历经多次移防,该旅的战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不论驻地如何变迁、任务如何更迭,一代代官兵始终传承“神炮精神”,守护祖国空天。
“神炮精神”注入新一代飞行员血脉
“我部前身曾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击落击伤多架敌机……”新一批飞行员刚入营,飞行二大队李教导员便带领他们走进旅军史场馆,瞻仰先辈事迹。
学习旅队历史,是该旅官兵初来时上的第一课。
“每逢新飞行员报到、新干部调入和新兵下连,都要参观军史场馆、学习旅史、学唱旅歌。”该旅一名领导说。
刚来旅里时,飞行员李珏在营区广场上瞻仰了飞行员鲍寿根的雕像。
“鲍寿根入伍之后才开始学习认字。后来,他一步步吃透了高深的航空理论……”随着李教导员的讲述,“空中神炮手”的故事渐渐在李珏心里扎下了根。
某型战机的电传系统要求飞行员操纵时更加细腻、柔和。李珏刚开始学习时,总改不掉以前老机型的操纵习惯,心里急,动作猛,常从一个偏差修正到另一个偏差,甚至连基本的姿态都保持不住。
“空中神炮手”鲍寿根(右一)与“神炮中队”飞行员交流。资料图片
李珏迷茫之际,李教导员又讲起英雄前辈的故事——鲍寿根底子薄、起步慢,但他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用心思考,琢磨出“困难最害怕脑和手的团结”,最终突破训练难关,取得傲人成绩。
李珏沉下心来,仔细钻研电传系统的控制原理,向教员和老飞行员们认真请教,在模拟机上反复练习操纵要领……
终于,又到了飞行的日子。进入空域后,李珏控制着战机练习动作。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小偏差,他下意识地想要修正。
“不要着急,稳住杆!”在后舱张教员的提示下,李珏稳住心神,细细回想在地面练习的操纵要领,柔和地带住杆,成功稳住了飞机状态。
经过不断练习,李珏顺利完成了该型战机的首次单飞。
在李教导员看来,“神炮精神”注入新一代飞行员血脉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争做一名合格的‘神炮传人’!”那天,刚上高原执行任务的飞行员杨贺宇,在飞行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这句话。
去年,杨贺宇刚在兄弟部队完成改装。当时,该旅前去接新飞行员的一名领导告诉他:“咱们旅是一个有着光辉历史的英雄部队!”
当时,杨贺宇对英雄部队的理解很简单:无非就是任务更多、飞行时间更长、要求更严格。
今年9月,该旅组织演讲比赛,官兵走上讲台,回顾革命先辈的战斗故事、英雄事迹,讲述立足岗位、赓续血脉、矢志打赢的责任担当。
透过团队的辉煌历史和身边典型的奋斗故事,杨贺宇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集体至上、勇争第一”的“神炮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
不久后,杨贺宇就动身赴高原执行任务。头痛、咳嗽、吃不下饭……他出现了较重的高原反应。
“‘神炮传人’,怎么能被‘高反’干趴下!”杨贺宇一边努力克服身体不适,一边向老飞行员请教,紧锣密鼓投入飞行准备中。
在袁教导员和欧阳军医的悉心照料下,杨贺宇的身体逐渐适应了高原环境。翻开他的笔记本,不同颜色笔迹标记的规则、航线、特情处置办法等内容,井井有条。
几天后,杨贺宇顺利完成高原任务。他那被紫外线晒黑的脸上,多了几分合格战斗员的自信。
在这群年轻飞行员身上,笔者看到了当代“鲍寿根们”苦练精飞的身影。60年过去,“神炮精神”在一代代官兵的传承中历久弥新。
立起新时代“神炮传人”的好样子
月光皎洁,学习室的灯依然亮着。飞行二大队飞行员王瑞航拿着导弹资料,结合飞行中取得的数据,运用仿真软件逐个进行模拟。
“如果我们现在不精研数据,将来上战场必定吃亏。”虽然飞行后有些疲惫,但王瑞航眼中仍充满对知识的渴望。
电脑旁,放着一本小册子,名为《“空中神炮手”鲍寿根的经验》。“前辈的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取得过硬成绩,就必须深钻细研。”王瑞航说。
精益求精,是“神炮中队”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