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818690

鹿鼎新闻

军营观察丨我们在朱日和站岗

第81集团军某旅某连警卫排战士的工作日常,站岗执勤。王子祥 摄

“岗亭就是我们的战位”

上等兵林兆龙至今还清晰记得,他得知自己要到朱日和当兵时的激动心情,以及听到自己被分到第81集团军某旅某连警卫排的失落瞬间。

“当兵的,谁不向往朱日和?”林兆龙坦言,朱日和,人民军队实战化训练的风云之地,自己没入伍前就通过媒体知道了这个地方。那时的他认为,只有在沙场上操枪弄炮,才能算是当兵。警卫排常年站岗执勤,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过平凡且无趣。

这样的想法,在林兆龙坐着运送新兵的大巴车看到营区的第一眼起,发生了动摇。

营区大门两旁,哨兵身姿挺拔,穿戴装具,手持步枪。他们身后的警示牌上,8个红色大字“卫兵神圣,不容侵犯”格外醒目。当看到有大巴车驶向营区,一名哨兵从岗亭中走了出来,上前拦截车辆,详细询问并核查车辆的出入证明。

“只是最普通的站立和走路都很帅气、很专业。”坐在大巴车上,林兆龙同新训战友们一起探着头,好奇地打量着几名哨兵,得出了这样的第一印象。

“警卫排就是一个旅的门面,是进门第一眼就看到的标杆。”新兵班长这样告诉他们。林兆龙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第一次进入营区时,看见的那几名哨兵。

随着专业训练阶段结束,林兆龙正式开始参与连队站岗执勤任务。

“在警卫排有一串数字,不约而同被当作所有人的‘公用密码’——36524。”上岗第一天,老班长们告诉他,来到警卫排,就要做好365天×24小时随时待命的准备。

此后的每一天,林兆龙都要跟着班长们站满2班日岗和1班夜岗。无论是烈日酷暑还是大风暴雨,日复一日紧张而枯燥的生活让他越来越迷茫。直到有一次,看到同批入伍、被分到其他专业的战友背着枪经过大门,准备跟着连队去演习,林兆龙终于忍不住找到班长,表达自己不想再站岗的想法。

当天晚上,班长替他站了那班夜岗。

巧的是,就在那天夜里,警报骤然拉响。原本辗转难眠的林兆龙按照之前反复学习过的预案,跟着班长们一起行动起来,领取武器装备后,快速到达营门战位,及时处置了特情。

“那时特别紧张,手里都是汗,心里却很清晰。”那次战备拉动,林兆龙站在后排,将班长们处置特情的全过程看在眼里。那短暂却刺耳的警报声,深深刻进他的心里,帮他驱散犹疑。

“警卫不仅是帅气的门面,更是守卫营区的第一道防线。”亲身感受到警卫的责任与意义后,林兆龙再次找到班长,申请重新参与执勤。

重新回到岗亭站岗那天,朱日和遇上难得的好天气,林兆龙对那天的一切都印象深刻。他在岗台上站完了一班岗,下岗后又主动申请跟着班长去打扫营区卫生,心里感到无比踏实。

“在警卫排,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纠结,可最终大家都选择留下,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个岗位,在这里奉献自己的青春。”班长孔志远已经在警卫排坚守了8年。这8年里,他经历过伤病,辗转过不同的岗位,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主动申请回到大门岗,坚守着属于自己的1平方米战位。

“岗亭就是我们的战位。”每年新兵下连,孔志远的故事总是被班长们一遍遍讲起。

那时,孔志远因脚伤没法长时间站岗,连里安排他到其他岗位上工作。他却在伤病刚有些好转时,就申请回到最辛苦的大门岗。

孔志远重新走上战位那天,班里的战友纷纷为他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一班岗站下来,他的军装已被汗水浸透。指导员让他再休养一段时间,他却坚决表示想留下来。

“我是一名战士,战士不能放下手里的枪,更不能离开自己的战位。”这是孔志远的心声,也是警卫战士们相信并践行的誓言。

第81集团军某旅某连警卫排战士的工作日常,示范教学。王子祥 摄

“平时能坚守,战时能冲锋”

“哨位就是战位,上岗就是打仗。”这句在警卫排流传了许多年的话,该连乔连长却不完全认同。在他看来,警卫排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营区里,战士们更要随时做好走上战场、直面劲敌的准备。

乔连长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那一年,警卫排第一次走出营区,走上驻训场,参加大家向往已久的实兵演习。官兵渴望大展身手,却频频因“没接触过”“不会”而完成不了上级下达的指令。班组协同时,他们更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对接配合错漏百出,最终只能兴冲冲地去,灰溜溜地回。

去年,为了提升警卫排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乔连长和指导员达成共识后,决定召集支委,集思广益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