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818690

鹿鼎新闻

军工世界丨透视军舰改造升级之路

前不久,土耳其通过GENESIS项目,对加比亚级护卫舰完成国产化升级。土耳其媒体称,该项目让加比亚级护卫舰“焕发新生”,该舰的指挥控制系统、探测系统、通信系统以及武器系统都实现了全方位升级。

无独有偶。近期,美国也在加速推进伯克级驱逐舰升级计划,计划投入170亿美元,通过加装新的电子战系统、防空反导雷达,以及升级“宙斯盾”作战系统,给伯克级驱逐舰来一个彻底的“大变身”。有媒体评论,美国此举并非是对军舰进行简单的延寿改造,而是目的性颇强的“能力升级”。

消息一出,引发很多军迷关注。作为海上作战的主要装备,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军舰的改造升级,其背后的动因、具体的举措、未来的前景,颇值得细细解读。

改造升级后的土耳其海军加比亚级护卫舰。供图:潘翔燕

改造升级赋予军舰新的生命

对军舰进行改造升级,是各国海军的通用做法。

经验证明,一艘水面战舰在20至30年的服役期内,其航行性能和结构强度通常能维持在良好水平,而内部的作战武器系统可能发展出2至4个新型号,电子设备可能发展出4至6个新型号。改装一艘军舰在时间和金钱成本上比建造一艘新军舰要低得多。因此,一般而言,在服役数年后,舰艇会进行大小数次升级改装,以适应军事技术的发展和作战需求。

对军舰的改造升级可以追溯到17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各国主要以木质结构船体的风力驱动战舰为主。以英国的“海上主权”号风帆战舰为例,它曾在1652年英荷战争中一展身手,其舰载火力让荷兰战船手足无措。1660年,查理二世登上王位,对“海上主权”号进行第一次改造升级:一方面,在船的外形设计上修改船艏形状,侧舷的绝大部分雕饰都被拆除,甚至连船艉部分都得到简化;另一方面,为增强该舰的稳定性,去除了非紧要位置的火炮,火炮数量由118具减少为100具,但是侧舷火力得到加强。

不过,这一时期对军舰的改造升级还未涉及到提升军舰的动力方面。

直到1807年,随着美国人富尔顿成功建造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克莱蒙特号”,船舶动力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船舶的机动性大幅增强,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航向和位置。

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海军建造局开发了一种新的“蹂躏”号铁甲舰。随后在1891年的改装中,该舰12英寸前装炮换成了10英寸后装炮,炮弹和发射药通过后膛而不是通过炮口装载,不再需要把大炮缩进炮塔内重新装填,这有助于减少操炮人员的装填步骤,缩短作战准备时间。此外,该舰的二冲程干式蒸汽机也换成了新的三胀式蒸汽机,新的蒸汽机性能更加优异,且效率比二冲程干式蒸汽机更高。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技术发展,军舰的改造升级变得更加全面、立体。自这一时期起,技术人员开始通过信息化改造等手段对军舰进行更新升级,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继续发挥作用。

比如,由于无法负担运行费用,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在苏联解体后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2012年,俄罗斯开始对该型军舰进行现代化升级改装。改装工作主要包括修缮舰体、更换老旧设备、全面升级武器系统和雷达声呐等电子设备。有消息称,升级后的军舰将装备俄罗斯研制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和“口径”巡航导弹,用于反舰或者对陆攻击。此外,俄罗斯还计划让舰载版S-300防空系统上舰。这将大幅提升军舰的探测、防御和对抗能力。

可以说,各国通过多种方式对军舰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了军舰的性能,赋予了军舰新的生命。

改造目的和改造内容多样

一般而言,各国决定对军舰改造升级,往往出于修补装备、装备延寿等目的。

首先,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军舰可能会遭遇炮火攻击、碰撞以及恶劣海况,造成军舰的结构损坏。因此,确保军舰的维护修补质效成为各国升级改造军舰的首要目的。英国皇家海军的45型驱逐舰,曾在舰体结构的修复和加固中大量使用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减轻舰体重量的同时提高了军舰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

其次,当一些重点型号项目装备在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时,出于提高或恢复装备作战能力、延长“达龄”装备使用寿命的目的,一些国家往往会对军舰进行改造升级。

举例来说,加拿大海军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通过改装后,其服役期至少延长了15年。这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实用路径——既可以让旧装备“变废为宝”,也可以获得较大的军事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