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818690

鹿鼎新闻

现地教学:画好向战“延长线”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中级指挥培训班学员在“两弹城”现地教学。孟佳琦 摄

“现地教学绝不是走马观花,更要区别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参观讲解”

机翼下,人头攒动。绕着“鲲鹏”缓缓踱步、细细打量,学员刘甲润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在海军某部运输投送相关岗位任职多年,他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

作为战略投送重要力量,运-20早已是他在作战筹划方案中的“老相识”。如今走进空军航空兵某师,刘甲润直呼“刷新了认知”。

“以前只知道‘能装多少’,现在对人员配备、机组保障、特情处置等方面也有了全面掌握。”刘甲润感慨地说,筹划运输投送心里更有底了。

这堂“空中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发展运用”现地教学课上,全军中级指挥培训班的学员们围在官兵们身边,详细询问飞机性能、作战运用、维修保障等情况。

课后讨论环节,来自不同军兵种单位的官兵围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如何通过多式联运、立体投送,实现战时投送精准高效?怎样升级技术手段让指挥链路更加顺畅?大家各抒己见,围绕联合作战运输投送保障多个问题展开思想“碰撞”。

“武器装备不仅要知道怎么用,还要知道如何用好。”课后,刘甲润在笔记本上写道,“要把各个作战单元、各类武器装备融入体系,整合力量、聚合优势、释放效能,才能真正实现联合作战。”

“以前一讲到联合作战,学员们总感觉比较抽象,能不能让他们真正走进一线作战部队、深入了解新变化、新进展?”负责组织现地教学活动的某教研室韩主任告诉记者,带着这样的思考,他们创新构建现地教学体系,围绕“联合作战后装保障”主题重新设计课程方案,将物资储供、卫勤保障、运输投送、装备维修等要素纳入其中。

在某联勤保障中心指挥大厅,学员不仅现场观摩指挥演练、熟悉席位设置,还与指挥参谋人员围绕多个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商解决方案。

在陆军某海防旅,学员们与执勤官兵交流经验体会、认真了解练兵备战情况,一位来自军委机关的学员说:“虽然单位情况不同、性质特点各异,但我们紧密连接在‘一切为了打赢’的同一目标下!”

1个月时间里,学员们分赴五大战区,实地观摩考察了陆军、海军、空军部队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等60余个单位。

“现地观摩体会、当面交流研讨,切身感受到联战联保的痛点堵点。”不少学员在总结报告中写道。

“现地教学绝不是走马观花,更要区别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参观讲解。”韩主任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要让学员在现地观摩中融入实践,思考不同战略方向的作战要求和作战样式,学会站在全局筹划后装建设发展和保障准备,切实提升战略思维和联合勤务指挥能力。”

“从校园课堂谈兵走向战场实地练兵,教学育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力有效,人岗相宜、战味十足”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急救帐篷、洗消帐篷等拔地而起,手术车、侦检分类通道随之展开……北部战区总医院一场模拟战场条件下的野战救护技能课目演示正在进行。

人群中,来自陆军某旅的陈立昕眉头微蹙,眼神格外专注:“我们也有野战医疗分队,但展开速度、救治能力、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比不上他们……”

看到医护人员在恶劣环境下快速准确地完成伤员病情检查、战伤处置等数十个救护课目,陈立昕一边鼓掌,一边感叹:“没想到战场环境下救治难度这么大!”

“卫勤保障关乎生命、关乎打赢,很多人对它在作战中的作用认识不清。”教学讲评环节,该院卫勤教研室副教授王超对学员们说,“能力底数究竟怎样、阶梯式部署如何展开、卫勤力量怎么运用,还得大家到现地来观摩体会。”

“医疗分队如何编组到前线,人员怎么分配、流程如何衔接……”听完这堂“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现地教学课,陈立昕才恍然发觉,差距不仅在医疗分队的建设水平,更在一名指挥员的思维认知。

原来,前一阶段的想定作业中,陈立昕与同组学员遇到不少问题,尤其针对战场伤员前接后送协同问题产生了不小分歧。

通过在现地教学中深入了解装备情况,他们对人力、救护车、直升机、船舶和卫生飞机等不同力量运用情况有了全面掌握。当晚,围绕人员力量分配、保障需求计算等问题,陈立昕与组员们再次展开深入探讨,重新构建救治阶梯,困惑已久的问题迎刃而解。

现地教学,使学员们在想定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现场印证,制订的方案计划更加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