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船舶在中林如皋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码头进行卸运货物作业。 7月24日,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中外客商在2024中国义乌日用百货科技创新博览会上洽谈。 日前,江西省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明阳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着生产专供出口的PCB板。 哈萨克斯坦谢列克风电项目是中国电建集团在中亚地区投资的首个新能源项目,也是中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图为不久前,中哈两国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巡检。
吴树建摄(人民视觉)
时补法摄(人民视觉)
魏东升摄(人民视觉)
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摄
跨境贸易和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近日,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 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积极形成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更大合力。
“商务+金融”如何协同施策?对外贸、外资、对外投资有哪些积极影响?
回应关切——
直面“老问题”“新梗阻”
7月18日,400枝来自肯尼亚的新鲜玫瑰乘机抵达长沙黄花机场,在长沙黄花机场海关的监管和帮助下,申报、口岸查验、证书办理、物流信息流转等全流程在不到2个小时之内全部完成。随后这批鲜花顺利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这是全国首例非洲鲜花转口贸易。
“我们希望借助长沙对非洲的航线优势,提升鲜花转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申请这笔转口贸易的湖南玺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梓楠对本报记者说,与单向的进出口相比,转口贸易涉及的国别更多,汇兑过程更为复杂、汇率波动风险也更大。外贸企业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涉外结算服务。“在转口贸易中,如果能更多使用人民币支付和结算就更好了!”
这些期盼正是《意见》所关注并回应的。
《意见》提出了5方面11条政策措施,鼓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加强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为银行保险机构提供有力信息支撑。
其中,在推动外贸质升量稳方面,将推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帮助外贸企业深耕传统市场,发掘培养新的出口增长点。同时,鼓励银行机构丰富完善信贷产品服务,推动商业性保险机构聚焦进出口重点环节,完善保险和理赔服务。
在优化支付结算环境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动政银企多方联动,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外汇套期保值成本。
在深化对外投资合作方面,完善商务主管部门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多层次对接合作,推动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引导重点产业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支持银行保险机构结合自身定位和发展需要优化完善境外网络布局。
商务部财务司负责人介绍,《意见》着力解决经营主体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老问题”和融资堵点、结算卡点、风控痛点“新梗阻”,加强商务与金融系统常态化沟通交流,做深做实“总对总”“分对分”合作,推动跨境贸易、投资与金融深度融合互促发展。同时,统筹“促发展”与“防风险”,协同做好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工作。
近两年,在跨境贸易和投资领域,经营主体对“商务+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
“今年以来,各国展会市场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规模和势头,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热情有明显回升。”广东潮域展览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炳文告诉本报记者,企业赴境外参加会展活动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订单确认后到产品交付前的信用保险,二是订单确认后扩大再生产的投融资需求,三是回款结算。在王炳文看来,《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回应了企业对于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最新诉求,有利于增强企业赴境外拓展市场的信心,也有利于企业在实际业务中获得资金、保险和结汇方面的支持和便利。
提升服务——
金融机构拿出更多实招
“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金融机构如何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