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国际学者访问团应邀到河北省邯郸市访问考察。
张魁兴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进程加快,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为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吸引了外界广泛关注。在不久前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第十二届世界和平论坛等国际会议、论坛上,外国政要、专家、媒体人士等就如何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道、深化“全球南方”合作、加强各方战略对接等议题展开热议。受访专家表示,中国通过一系列举措继续致力于深化南南合作,携手各方共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全球南方”,为南方国家共同发展和团结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全球南方”发展壮大
“70年前,在我祖父的年代,我们的经济被远远甩在后面,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幸运的是,世界已经不同了,‘全球南方’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为一名“全球南方”的外交人士,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协会创始人迪诺这样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
“‘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全球伙伴关系主任周咏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南北发展鸿沟扩大、气候变化、发展合作动能不足等严峻问题,南方国家日益团结起来,正逐渐在政治与经济等领域取得更大声量。
“全球南方”兴起与自身经济实力持续提升有很大关系。一组数字最有说服力:“全球南方”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过去4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占比从24%增至40%以上。
在谈及“全球南方”时,许多外国嘉宾在发言中频繁提及一些关键词。
比如公正。老挝前副总理宋沙瓦表示,70年来,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主权权威,维护了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符合世界各国尤其是亚非拉国家的需要。新时代,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孟加拉国—中国商业工业协会秘书长马蒙·姆里达认为,从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有利于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比如发展。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认为,广大亚非拉国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方式,希望能够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巴基斯坦前外交秘书、现任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苏海尔·马哈茂德认为,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南方国家“发展非常有活力”,77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对全球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建立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论坛等“1+N”南南多边合作平台,创设总额为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等近60个国家实施130多个项目,涵盖减贫、粮食安全、抗疫、气候变化等领域,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携手各方构建发展共同体……作为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玛·哈提卜表示,中国对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坚定支持,以及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的成功,为相关各国树立榜样并带来启示。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前校长、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科斯塔斯·古里亚莫斯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成为南南合作框架下各国实现合作共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引擎。这些倡议推动各国在平等、稳定、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建立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全球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