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818690

鹿鼎新闻

把“墩苗期”变成“黄金期”

“过去我们来到部队也是先当排长,但军衔是中尉。”每当听到学长们这样说,近些年分到部队的少尉排长们心中又是羡慕、又是焦虑——“肩上少了一颗星,脚下多了一段路”。

这个变化,无形中延长了他们在基层的“墩苗期”。如何让改革的初衷在部队育人实践中落地见效?显然不是靠单纯延长“墩苗期”就能简单实现的。怎样把延长的“墩苗期”,变成他们成长的“黄金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大课题。

成长路上有挫折,但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有意义

前不久,新疆军区某团新一轮参谋业务集训工作展开,排长齐文博被纳入教练员队伍。

沙盘推演、作战方案拟定、组织战斗指挥协同……第一堂课上,齐文博精彩的授课内容和意气风发的姿态,令几十名排长佩服不已。

然而,对齐文博而言,这份惊艳的背后充满“意外”。

齐文博军校毕业后,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岗前适应性培训。他原本盘算着,培训完回到营区后,先好好熟悉一下单位环境。但没过几天,他就再次出发,踏上前往高原驻训场的路途。

整整3天,齐文博一路颠簸,随着车队在崇山峻岭间穿行,车窗外是茫茫雪山和曲折山路。他强忍着高原反应,拎着背囊来到连队驻地。

迎接新排长的是一场授装仪式。在全连官兵的掌声中,连长将象征着装甲兵的工作帽郑重交给齐文博。

“那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责任。”齐文博登上某型装甲步战车,兴奋地抚摸着各类设备,耳边回荡着连长的嘱托:“从今天起,这辆车就交到你手中!希望你带着它、带着全排战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那时,齐文博并不知道,他所经历的正是该团探索创新排长培养模式的一次尝试。近年来,随着该团转型为合成团,基层连队编制中设置了排部,排长的指挥责任更重了。

新的排长培养模式给齐文博等年轻军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冲击。经历军校4年锤炼,2次被评为优秀学员,齐文博自认为军事素质还不错,但现实经历给了他当头一棒。一个月后的一次实战化训练中,他尝到了失利的滋味。

那天,当电台传来“抵近突击”“掩护步兵分队冲击”等指令时,齐文博看着一个个光点在屏幕上闪烁,一时乱了阵脚,最终没能带领全排按时完成任务。

“第一仗就没有打好……”齐文博的语气有些沮丧。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能力差距竟然有这么大。

齐文博的经历只是这批新排长成长的缩影。就在新排长们为“如何快速得到单位认可”而焦虑时,他们的战场“初表现”也成为团领导关注的重点。

“一两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年轻人接受能力强、工作干劲足,不会可以学、短板可以补,但前提是得把他们摁在战位上。不练打仗,怎么培养打仗型人才?”该团领导态度坚定。

编组作业、战术演练、战例讲解、课题攻关……随后的日子里,新排长们一边熟悉着部队,一边如海绵汲水般学习成长。

该团人力资源部门以一年为周期,区分不同专业,跟踪了8名新排长的“成长轨迹”。他们得出的结论令人欣喜:在为战育人的鲜明导向下,新排长到岗即上岗,融入连队的时间较以往大幅缩短,官兵认可度明显上升,能力素质更加综合全面。

这时,排长们真正意识到:成长路上有挫折,但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有意义。

能力提升有多大,关键得看目光落在哪里

去年11月,包括齐文博在内的12名排长因军事素质好、指挥能力强,被表彰为该团“四有”优秀军官,部队隆重召开表彰大会。

聚光灯下,鲜红的荣誉证书触动着许多排长的内心。台下,排长金彪向齐文博投去羡慕的目光。

金彪今年28岁,经优秀士兵提干成为排长。提干之前的那几年,带车、值班、出公差,是他对排长工作最直接的印象。

去年初,按照团里的排长培训计划,金彪参加了参谋业务补差班。没想到,教练员中就有和自己同批毕业的排长齐文博。

与同批一些年轻排长比较,金彪发现自己的经验与年龄不仅没有什么优势,反而差距越拉越大。几次考核,他的成绩都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年龄偏大、能力不强,再过几年,晋升中尉,然后年龄到杠,顺理成章脱下军装。”看着眼前的形势,一股失落感涌上金彪心头。其实,在金彪内心深处,他并不愿意脱下这身军装。

补差班成立的第3周,金彪主动找到齐文博。“排长不仅是行政职务,更是一级指挥员。如果我们迟迟无法进入战位,没有担负起一名战场指挥员的角色,成长就会越来越难……”齐文博推心置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