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这一重要指示,对于聚焦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提升军校思政课教学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做军校学员的知心人、引路人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军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打牢听党指挥、献身强军事业的思想政治根基。
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军事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和院校优先发展战略,重塑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格局,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军事教育走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院校连着战场,教育事关打赢。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校思政课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开创新时代军事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军校思政课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学员的头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学员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
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政治强。军校思政课教员应坚持党的领导,把坚定政治方向体现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军校思政课教员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功底赢得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军校思政课教员应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要求自己,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争做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是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政治与军事相统一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彰显了政治建军和能打胜仗对教育人培养人的规律性要求。军校教育阶段正是学员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处在青年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亟待正确引导和精心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军校思政课教员要做青年学员的知心人、引路人,着力赓续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员强化对先辈先烈“向死而生为什么、舍生忘死靠什么”的认识感悟,培塑学员向战而行的价值追求,厚植“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信念,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铸就钢铁长城。
不断提高自身工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军校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寓政治性于学理性之中,以理论认识深度提升思想境界高度,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强大力量,夯实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政治根基。
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军校思政课教员要把读经典与悟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恩格斯曾经指出,“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学习原著如此重要,就在于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藏和根据。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源于历史和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真理,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并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从现实中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以“学”涵养,以“辨”求真,以“实”促行,“学”“辨”“行”一直在路上。要引导学员将读经典与悟原理相结合,把握其思维品格和信仰内核,树立学经典意识,养成读经典习惯,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丰富的党史文献资料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艰辛历程的重要见证,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共党史文献融入军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帮助学员坚定理想信念。要科学甄选兼具权威性、政治性和典型性的文献资料进入课堂,引导学员读文献,了解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召开的重要会议、签署的重要文件以及出现的重要人物等,了解党带领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斗争历程,注重以史代论、史论结合,以历史的熏陶、理论的滋养,固本培元、凝神聚气,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矢志备战打仗、忠诚履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