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818690

鹿鼎新闻

在演兵场上书写“毕业答卷”

初夏时节,赣中腹地,一个个迷彩绿穿梭在雾气朦胧的山道中。突然,枪声划破了山林的宁静,一场反伏击战斗猝然打响。

“尖刀班前出查明‘敌情’!”“一排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三排向‘敌’侧翼机动!”模拟连连长彭用冷静研判,指挥所属分队第一时间展开反击……

这是陆军步兵学院毕业考核中的一幕。面对逼真的“战场”、层出不穷的“敌情”,学员们真实感受实战的硝烟味——他们长途机动至野外陌生地域,采取混合编组轮流担任指挥员、轮流充当红蓝军的方式,自主展开对抗。

锻打淬火,百炼成钢。这既是一场“毕业大考”,也是军校生涯的“最后一课”。带着过硬本领和满腔热血,又一批毕业学员即将走向部队、走上战位,在火热基层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一课”的教训,也许是最好的“毕业礼物”

拂晓时分,万籁俱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学员庾永睿和战友在密林中穿梭,渗透至距“敌”一公里处占领观察所时,他们身上的迷彩服早已被露水和汗水浸透。

庾永睿是一名士兵学员,来自驻守喀喇昆仑的边防部队。经过四年军校历练,他逐渐向一名合格的指挥员迈进。炮兵专业学习,需要对目标侦测、火力计划、弹药测算、效果评估等进行精算细算。“使用有限弹药达到最佳毁伤效果”这句话,庾永睿牢记于心。

一路疾驰,一心向战。这次毕业考核,庾永睿做好了大展身手的准备。然而,一向稳扎稳打的他,第一仗就败下阵来。

“预备,放!”随着口令下达,一发发炮弹向“敌”阵地呼啸而去,战斗正式打响。担任迫击炮队队长的庾永睿胸有成竹,指挥所属分队精准压制一个又一个蓝军火力点,掩护步兵发起冲击。一切似乎都在按照课堂所学进行着。

但是,战场终究不是课堂。对方突然发起密集攻击,让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05,01请求火力压制!”“05,03发现‘敌’指挥所!”虽然前期制订了火力协同计划,但电台里接二连三传来的火力请求声,令庾永睿应接不暇——他感到大脑的判断速度已跟不上信息的接收速度。刚计算完射击诸元,射击口令还未下达,前沿步兵又通报新的目标……就这样,现场一度出现指挥员忙得焦头烂额,战斗员却在等待命令的“怪象”。前沿步兵迟迟等不来火力支援,战斗最终以失败告终。

“战局初始状态对我方非常有利,本来的‘顺风仗’,为什么会突然翻盘呢?”庾永睿懊恼不已。

“炮兵虽然是技术兵种,但指挥员不仅要技术精湛,更要指挥得当。”导调员的复盘讲评,让庾永睿深刻反思。“观察所是一个整体,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协同一致完成战斗。作为队长,我忽视了指挥,过于专注射击诸元的计算,这项工作本可以由指挥班长和计算员来完成。”通过分析战斗全程,庾永睿对迫击炮队队长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协同指挥也由此成为他重点关注的地方。

考核间隙,庾永睿一有机会就找不同岗位上的战友复盘交流,和大家一起探讨战况。渐渐地,他在协同作战方面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作为一名未来炮兵指挥员,我要不断强化团队意识和协同观念,努力提升对战场态势的研判和把控作战全局的能力。”庾永睿在阵地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后续的战斗中,庾永睿根据战场形势快速选择打击目标,观察所成员们各自就位,计算员计算诸元、侦察员观测炸点……尽管前沿步兵求援不断,但在庾永睿的指挥下,他们忙而不乱,快速选择出重点打击目标并完成计算。一条条射击口令传达阵地,一发发炮弹精准命中蓝军,支援步兵顺利夺占重要目标。

“最后一课”的教训,也许是最好的“毕业礼物”。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经过战斗“淬火”的学员们,距离心中目标越来越近。

在从难从严中淬炼制胜刀锋

当被问到对哪一场战斗印象最深时,学员们给出最多的答案是融入“极限步兵”训练的穿插迂回战斗——3天行军120余公里,一路锤炼“走”“打”“吃”“住”“藏”能力,整个流程下来,学员们拼尽全力、收获满满。

大学四年,每季度一次的50公里拉练让学员们早已习惯了长途行军。

这一次,队伍在凉爽的天气下出发。开头几公里,学员吴磊还维持着轻松的心情,但毫无征兆的枪声突然响起,一时将他打得有些发懵。在班长的大声提醒下,吴磊才缓过神来占领位置进行反击。

由于反击不利,这场战斗吴磊和战友耽误了不少时间,接下来不得不加快行军速度。渐渐地,太阳出来了。气温迅速攀升,再加上连续行军几个小时,吴磊感到体力正在快速消耗,随身携带的水壶也已见底。嘴唇干裂、嗓子像冒火一样灼热,烈日下,他拖着沉重发软的双腿,靠意志力逼迫自己向前挺进。

“坚持一下,到调整点就可以补水了!”模拟连班长孙梓明额头挂满了汗水,一边奔跑,一边用“望梅止渴”的方法激发大家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