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地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一直肩负着守护好、建设好祖国南疆的职责使命。2023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央驻桂、自治区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受邀参加由自治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主办的“边疆木棉红 铸就民族魂”——2023年度广西“走边关”千里边疆行活动,先后深入崇左、防城港、钦州三市沿边沿海县(市)、乡(镇)、村,以“木棉红”为线索,从党旗、国旗、红领巾三个角度出发,实地开展行进式采访报道,挖掘展现广西在推进稳边固边、兴边富民、国防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绩。
一路走来,广西守土有责、治边有道、固边有力,祖国南疆新貌别样“红”,呈现出一派安稳和谐欣欣向荣的壮美景象。
边疆党旗红——强化稳边固边 共创和谐安宁
2023年12月18日,记者跟随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第二巡边大队的护边员在蜿蜒的国境线进行巡逻。这里群峰叠翠、雨林丛生。虽然当天寒潮来袭,天气异常寒冷,还下起了毛毛细雨,护边员许成元却依然像往常一样,组织队员认真巡视边境线上的防控点位。“巡逻路程约1.5公里,山高路陡,来回一趟最快也要两个半小时,虽然辛苦,但用脚步丈量国境线,这是光荣的使命。”许成元说。
大新县第二巡边大队的护边员给界碑描红。人民网 雷琦竣摄
许成元所在的巡边大队由20人组成,主要由新丰村、仁益村村干、部分党员、部分屯长及志愿者参加。该巡边大队定期或不定期到界碑区域开展巡边任务,负责边界长约5公里,走向皆以沿山脊线为主,沿途基本都是悬崖峭壁和深山老林。
“我们组要负责7块界碑,除了打扫界碑周围环境,给界碑描红之外,最重要的是仔细观察边境线上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边境安全。”许成元说,守边护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马虎。
近年来,大新县扎实推进“边疆木棉红”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构筑“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处处有防范”的多层次全方位边境防控治理体系,成立由党政军警民组成的守边固边先锋队。
大新县国动办主任何建昌介绍,目前该县先锋队人数150人,队伍结构编排为若干个小分队,不定期开展责任区巡边。此外还聘用数名护边员,分组负责10段边界线巡边任务。
记者看到,为了给护边员更好的后勤保障,巡逻路线上还设置了巡边驿站,配备有床和棉被,以及做饭用的炊具。这样的驿站在大新县一共有5个,供护边员临时休息。
“巡边驿站也是温馨驿站,平时巡逻都要一天时间,中途有个休息的地方是很暖心的事。”许成元说。
而在防城港东兴市交东海防执勤码头,呼啸的北风吹在人脸上寒冷刺骨。护边员刘仕裕穿戴好装备后,驾着执勤巡逻快艇,认真地进行海面监控工作,巡逻一趟回来,刘仕裕的双手被冻得通红。“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海面监控和执勤巡逻,附近的沿岸区域也是我们巡查的重点,因为海上情况多变且复杂,有时候巡逻就得花上整整一天。”刘仕裕说,现在随着监控设备越来越先进,巡防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距此不远的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东兴边境特巡队北透警务室,教导员刘畅正在组织当日的第四次巡逻检查任务。
2023年以来,东兴边境特巡队依托自动化监控预警优势,对其所负责17公里管段的涵洞、边境要道等重点部位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刘畅说:“目前,科技防控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我们还是要安排值守警力进行全天候巡逻防控,这样才能有效掌控边境路面、街面、河面以及船舶、人员、车辆等实时动态。”
治国必治边。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点、线、面三个角度落实边境管控工作,从党政、军警、群众三个维度构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境管控格局,筑起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边境安宁的“三道防线”。
边疆国旗红——强化兴边富民 助力乡村振兴
干净的房屋、宽敞整洁的村道、充满着爱国主义气息的屯史馆……近年来,位于边境线上的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那逢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不断提升内生动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那逢屯以前没什么产业,大伙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大家的收入增加很多。”爱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文强介绍,该屯整合土地资源,提高集体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开发建设坚果、无籽柠檬种植示范基地,有效促进增产增收。
航拍宁明县那逢屯。宁明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