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教师在天津职业大学参加鲁班工坊师资培训。
刘东岳摄(人民视觉)
图②:中企承建的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
新华社发
图③:中国专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传授菌草和旱稻技术。
新华社发
图④: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塘村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电池板。
肖本祥摄(人民视觉)
图⑤: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艾哈迈德·卡迈勒摄(新华社发)
图⑥:广州港南沙港区。
新华社发
珠江畔,江海汇流。
12月初,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会聚花城广州,参与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各国政界、学界、智库、企业界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话中国与全球发展议题。
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们坚定不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动力、新机遇。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努力,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希望与会嘉宾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本届主题为“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
围绕大会设置的议题,中外人士展开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利在何处?如何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交汇点在哪里?
立己达人——
“中国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
会议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提到这样一组数据: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中国式现代化将实现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意味着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将翻一番多。在此过程中,中国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郑永年说。
不久前,一则来自“世界屋脊”的消息,为“中国发展、世界改变”写下生动注脚。得益于今年开展实施的“光伏+采暖”项目,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尼玛乡的村民最近用上了“零费用”的光伏供热暖气片。从牛粪取暖、围炉取暖到光伏采暖,当地村民感受到现代化生活条件带来的暖意。同样的暖意,今冬也出现在河北的山沟中、出现在蒙东高寒的村镇里。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北方地区清洁供热率超过70%,对相关地区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率达30%以上。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暖气片的变化,折射了中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牵动着光伏产业链和全球清洁供热市场,也关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七个指标:可承受的清洁能源。
“中国发展不仅对本国人民有益,也对世界人民有益。”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表示,1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将有力推动世界发展。
“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外文出版社英国籍专家大卫·弗格森说,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发展中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中国坚持包容性发展,人人都能享有发展成果。
新的改变正在进行。不久前,在广州南沙海港,一批崭新的国产新能源汽车被运往码头前沿装卸区,登上外贸滚装船,前往东南亚;同一时期,一批锂电池也在东莞整装待发,准备搭乘中欧班列,运往海外。这些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中国外贸“新三样”,在国际市场表现亮眼。不少高端制造业产能落地海外,塑造了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