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QQ:818690

服务中心

人民网评: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停车管理无人值守、无感支付,大幅提升泊位资源的利用率;审批服务事项网上预审、网上办理,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城市大脑”实时监测轨道交通、地下管网、河道水质等情况,风险隐患一键预警……近年来,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助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城市是现代生活的载体,如何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更有安全韧性,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势,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有效服务城市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

坚持科技引领,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比如在河南郑州,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通过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对暴雨等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的区域提前预警;政务APP上“积水点地图”标记实时积水情况、潜在风险,帮助市民更好应急避险。得益于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我国城市管理迈向更高水平,城市安全韧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也有助于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比如越来越多的地方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优质政务服务,通过智慧平台实现一键直达。

现实来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备了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撑,但也面临不少难点和挑战。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层次多,各地发展条件差异性大、不平衡现象突出,这就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如何打通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和停摆浪费?如何有效维护数据安全,消除个人和企业信息泄露造成的风险隐患?这些都要下更大力气予以解决。今年以来,《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等发布,从顶层设计层面作出部署、划出了硬杠杠,目的就是要打通智慧城市建设的堵点卡点,有序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城市,必须立足人民城市为人民。既要注重“中枢大脑”的建设,又要留意“神经末梢”的需求,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智慧城市建设说到底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不能为了建而建,更不能当摆设、做盆景,这样就背离了初衷、走向了“数字形式主义”。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不断丰富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智慧城市建设和群众需求相脱节,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抄作业”,减少低水平重复和资源浪费。群众的需求是多元多样的,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残疾人在智慧终端使用上存在困难,智慧城市建设也要统筹考虑可行性和适配性,更好消除“数据鸿沟”。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坚持久久为功、强化精准思维、汇聚各方合力,定能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让城市更好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