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所在的河南信阳市浉河区在新建笔架山道路两侧绿化时,对部分区域采取了播撒乡土草籽的方式。这种绿化方式值得肯定。
以往为达到景观效果,不少城市常选用名贵草种、树种,从下种、施肥到修剪、浇灌,颇费财力和人力。而乡土草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最适应本地环境,有利生长,降低管护成本,提升城市绿化率。
城市更新需要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要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绿化不宜追逐“奇花异草”,盲目引进的异地绿化品种成本高,还不一定能适应当地环境。师法自然,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之路,才是城市更新绿地建设的可行之道。
河南信阳市 陈 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绿地越来越重视。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绿地不可或缺;而限于城市空间,绿地又不可多得。如何解决城市空间不足与绿色需要的矛盾?近来,记者分赴多地,探访多个城市的绿地建设,看各地如何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稳定的同时,让市民通过城市绿地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扩容增绿,让城市充满生机
如何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合理的绿地布局,考验着城市建设者的智慧。
黑龙江牡丹江市市民赵先生在来信中反映:“各地在城市更新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牡丹江市东新安街改造后变宽了,可是原有的树木都被连根拔掉,也没有栽植新树木,街道光秃秃,失去了绿意。”
不同的城市在绿地建设中,作出了不同的平衡和选择。赵先生所反映的,实际上是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都面临的土地紧张问题。比如,市内街道为解决拥堵问题,将绿化带拓宽为道路,老旧小区里的绿化带改造成停车位等等。
“在一些人口密度大、地域狭小的城市,可以尝试将绿地和水域有机融入城市基础设施中,如通过河滨绿道、屋顶绿化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绍晴建议,“还可以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绿地资源总量不减。”
如专家所言,实践中,各地在有限的空间内增绿建绿,摸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如坛头绿地、口袋公园等,让城市绿地见缝插针,随处可见。
阳光明媚的晌午,行走在湖南长沙市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树成荫,光影斑驳,鸟语花香。然而,这里曾经因周边的种植养殖业而污染严重。
“因地制宜是洋湖修复开发的重要思路。这里本来就是一片泄洪区,水域面积广阔,将其打造成湿地公园,不仅能够恢复其原本调蓄洪水的功能,而且通过生态治污可以使城市绿地和内湖水体联通共生。”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维护负责人陈恩说。
借助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恢复相结合的手段,洋湖湿地逐步“退塘还湿”,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大面积的湿地和绿化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跑步、健身、戏水、摄影……市民尽情享受着城市绿地带来的福利。
在城市更新中,借助原有的自然生态,因地制宜提升绿地品质成为许多城市的选择。比如,山东东营市依托黄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湿地资源;安徽广德市以城区周边山峰为背景,以环城休闲绿带和滨水生态走廊为纽带,形成蓝绿交织、山水城互融的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也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形态,绿地建设应当优先考虑保护与恢复原有生态。”陈绍晴说,“可如果完全顺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容易导致发展受限。这就需要合理规划,让原有生态与人工绿化在城市中共存互补。”
走在河南洛阳市的街头,一些十字路口的坛头绿地颇具特色,给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增添了许多自然气息。“这些交通岛以前没什么绿植和造型。后来,我们把油松、置石、草花和疏林草坪融为一体,让坛头绿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洛阳市开元大道一处十字路口,洛阳市城管局副局长熊红万介绍。
除了道路绿化,口袋公园也是城市增绿的有效途径。近来,家住东营市垦利区康居小区的张国强发现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处能健身、能赏景、可休闲的小游园。“以前,晚上遛弯需要跑很远,现在小区门口就能散步、健身,非常方便。”张国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需要防止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景、填湖造海等。专家和读者表示,城市绿地建设应当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评判标准,重视群众的口碑和反馈。
开源节流,让城市绿地运营维护更可持续